你的位置:正规的股票配资平台_股票配资公司排名榜_股票配资网站 > 股票配资公司排名榜 > 在线炒股配资平台 首批养老专业本科生“遭抢”背后:实践课时占比高 还有学生降级转此专业
在线炒股配资平台 首批养老专业本科生“遭抢”背后:实践课时占比高 还有学生降级转此专业
发布日期:2024-10-09 20:11    点击次数:149

  2020年的夏天,18岁的林佳华,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养老服务管理”专业,那是当年这个专业在全国首次招收本科生。

  为此,她跨越近两千公里,从福建来到了位于山东济南的山东女子学院,这是全国首批设立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并招生的两所本科院校之一。

  在这里,她和同样18岁、来自河南开封的侯新焕成为了同学。怀着报考之时对这个专业未来发展的无限憧憬,她们开始了为期四年的求学生涯。

  2024年的5月9日,一场在此后十余天引发广泛关注的招聘会,证明了她们当初对这个专业的预期。35家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养老机构、企业,为64名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应届本科生提供了四百多个岗位。

  首批养老专业本科生为何如此受欢迎?

  而早在招聘会之前,林佳华就拿到了多张录用通知。最终,她选择了一份在福建一所民办高校担任智慧健康养老专任教师的工作,侯新焕同样也获得了一份在世界500强企业从事养老、健康保险相关的工作。

  饶是如此,招聘会当天的场景,仍然让她们感到无比的振奋。“企业比我想象中要多,很多企业是我之前在网上求职时都没有接触过的,岗位也涉及了养老行业的整个链条。”

  为何首批养老专业本科生如此受欢迎?

  林佳华、侯新焕们认为,除了作为朝阳产业的养老行业亟需专业人才外,还有就是他们在四年的学习中得到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

  “在校期间,我们不仅学习了很多和养老相关的课程,还学习了诸如管理类、社会学类、中医护理类的相关课程,以及很多综合素养类的课程,比如书法、插花、茶艺、礼仪、音乐疗法、乐龄游戏等。”林佳华觉得,过硬的专业知识积累,正是她在众多优秀的竞聘者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

  同时,在校期间他们还获得了大量的实习机会。“学校组织我们参加了两次时长近半年的实习,多是在大型的养老机构。”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实习经历,让侯新焕在应聘时充满底气。

  “实践课时占比能达到40%甚至更多。”山东女子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陈姝君说,学校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周都会带学生去城乡、机构、社区入户调研,掌握第一手老龄社会的实际现状,同时聚焦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去机构实践,让学生切身体验一线工作。

  记者注意到,和其他专业不同的是,在山东女子学院的社区治理与健康养老实训中心,实景模拟了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中医养生室、康复训练室等各种场景,该专业的很多课程都在实景课堂完成。

  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模式,均以就业为导向。“经历过四年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和行业的适配度非常高。”

  同时,学校会根据专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不断调整培养计划。“我们每年都会跟企业以及该专业的专科毕业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将来到养老企业当中,需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匹配岗位来设置相应的课程。”

  或许,这也正是很多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在前期实习阶段就备受好评的主要原因。“作为养老企业,确实急需这种专业性的人才,在他们实习的过程中,也能切身的感受到他们在相关工作中的优势。”济南一家大型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如此表示。

  招生数量逐年提升,有学生降级转专业学习养老

  其实,早在2015年,山东女子学院就已经开始招收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科学生,每年招生规模都在100人左右。

  2019年10月,为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进一步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发文,鼓励引导普通本科高校设置家政学、老年医学等养老相关专业。

  2020年9月,山东女子学院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为全国首批设立此专业并当年招生的本科院校,今年两校近100名毕业生成为我国首届养老专业本科毕业生。

  “专科生就业主要面向一线,包括养老护理、营销、销售等岗位;而本科生拿的是管理学学位,定位是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服务人才,除了护理、康复等基本技能外,还具备活动策划、项目设计等综合管理能力。”四年来,陈姝君见证了该专业的发展与变化。

  “我们本科生的招生数量在逐年提升,第一年是64人,第二年是81人,第三年是125人,第四年达到了200人,每年都能招满。专升本也在同步招生,第一年招了64人,第二年就招到了140人,翻了一倍还要多。”陈姝君说,这两年,她接到家长和学生的咨询电话越来越多。“最多的一次,从早晨8点到晚上9点,电话就没有停过。”

  令陈姝君感到欣慰的是,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从没有出现过转专业的情况,还有一些其他专业的学生选择转专业来学习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甚至有学生选择降级来学习这一专业,尽管这样要多在学校花费一年的时间。

  “首届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如此受欢迎,学生们愿意留在这个行业当中,都在我们意料之中。”陈姝君说,目前,64名普通本科应届生中,13人选择考公考研,剩余学生中,70%左右的学生都有留在养老行业的意愿。

  据了解,山东女子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专科加本科在校人数超过了800人,是该专业全国招生规模最大的院校。“下一步,我们学校会成立专门的健康养老学院,增设更多和养老相关的专业,也会逐步推进养老专业硕士点的建设。”

  近年来,除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山东女子学院外,中华女子学院、沈阳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所大学也陆续开设了以本科教育为起点的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养老专业是朝阳专业,我们的学生所要从事的这份职业,也是一份朝阳职业。我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本科生投入到养老行业当中,养老专业大有可为。”

  引得进更要留得住,养老本科化能满足养老之需吗?

  首届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市场上备受欢迎,成了各大养老机构抢手的“香饽饽”,但是记者在为期多天的采访中也发现,要让这些毕业生在养老行业发光发热,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你们真正准备好成为一名职业的养老从业者了吗?”这是5月9日,在山东女子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本科)首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现场,山东健康益寿光年济南颐养中心副总经理宋朝的发问。

  记者注意到,也有学生获得了知名养老机构的录用通知,但是最终拒绝了这份工作,转而寻找一份其他行业的行政工作。

  晋升通道的不明朗、需要从事长时间的一线护理工作等,都是他们做出这种选择的原因。

  诚然,养老企业受困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对于养老人才需求非常迫切,但不少养老企业反映,一线养老人员是最为缺乏的岗位,不过从招聘情况来看,不少学生还是希望在行政或管理岗位就业。除此之外,还有“养老就是伺候人”的就业偏见以及“养老”职业发展路径不明晰等原因,也导致了他们入职后离职率和转行率偏高的现状。

  在山东绿地幸福家居家事业部从事运营服务管理工作的李超,是山东女子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首批专科毕业生,出生于1996年的他,从2017年开始在养老企业实习到现在,已经在养老行业工作了近七年时间。

  这些年,他干过专门接听老人热线的接线员,干过日间照料中心的项目运营,几乎所有一线的岗位他都经历过。“当时我一个人能同时照顾五六名老人,从早晨一直到晚上,负责老人的饮食起居,以及护理和康复。”

  从一线岗位到如今的管理岗位,他大概用了两年时间,在这个行业来说,这种晋升速度较为正常。“有些学生一开始就想从事管理岗位,不愿意先从事一线的护理、社工等岗位干起,但是企业需要他们先从基层干起,熟悉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你自己都没有经历过,你怎么管别人呢?”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中国人口的21.1%,这标志着中国已迈入中度老龄社会。今年1月,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专业教育培养,大力发展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加强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但是,如何把专业人才引进来?引进来之后如何留得住?需要企业与学校共同破局。

  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家提供综合类家政服务的企业,居家养老服务是其很重要的业务板块。副总经理陈平告诉记者,他们所亟需的养老专业的人才,主要是掌握专业技能的一线服务人员以及管理人才。“现在,养老方面的人才缺口非常大,作为企业,我们肯定是希望这种高学历的养老专业人才加入。但是,这需要双向奔赴。既要企业给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机制和空间,同样,人才也得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够人尽其才,发挥他们的价值。”

  随着全国首批养老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进入养老行业,未来会有越来越多更高学历的养老专业的人才进入养老行业。陈平希望,“这些人才能够真正从一线踏踏实实做起来,成长为养老服务方面的专家和管理人才,能够为养老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真正让更多的老人通过专业人才的管理和服务,安享晚年。”

  5月23日下午,山东女子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迎来了最后一节音乐疗法的课程,半个月前那场火爆的招聘会,让他们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林佳华、侯新焕正准备着下个月的毕业答辩。夏天过后,就要走上讲台的林佳华说,“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经历,向养老行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

  就要迈入职场的侯新焕,希望同学们都能从事和养老相关的工作。她说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成为一个养老行业的从业者。“选择这个专业,不只是为了一张本科文凭,本科毕业从事这个行业,更不是学历的浪费。”

  “我觉得选择这个行业选对了在线炒股配资平台,我会义无反顾的继续走下去,努力为养老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奔波在一个又一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李超,正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他同路而行。